近些年来,不论是新闻中、报纸上,还是电视里,都能屡屡看到一些企业被负面缠身,那就究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识达科技小编就来带大家一一解读:
企业舆情频繁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国际环境变化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影响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舆论斗争日益复杂,国际传播格局加速重塑。
当前全球传播依然是“西强东弱”的基本格局,西方在议题设置、传媒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占有先机和优势,在国际话语权上依旧处于主导和垄断地位。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国际竞争等目的,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时习惯“戴上有色眼镜”。中国企业海外业务容易在资源和环境等方面产生误解或纠纷,少数企业海外项目依然存在管理粗放的问题,易引起西方媒体刻意放大与攻击。
2.国内政策改革
政策关乎下一步发展战略方向,而法规决定了企业合法规范经营的边界,任何一项变动都会对涉及的整个产业链产生巨大的影响。行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应的政策法规也会不断变革完善。尤其是一些新兴产业在前期野蛮生长,带来了许多问题,被重点整治,以促进产业规范有序发展。企业只有走上正确的价值轨道,在法律的框架之下、在道德的底线之上才能长久运行。
3.舆论环境变化
根据识达科技舆情监测发现,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舆情传播也变得无远弗届。信息传播更快速、影响更大、影响者更广泛。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人人可以评价,信息真伪难辨,全媒体的发展对政府与企业的运作造成影响颇为严重。
4.产业竞争加剧
有市场就有竞争,尤其是商场上向来奉行胜者为王。为了击败对手,可能出现一些恶性竞争、恶意炒作等现象。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部分互联网企业做大后有了充分的资本积累、用户积累、数据积累,通过并购、投资,或通过直接开设新业务进入新赛道,几乎没有边界。而多重优势之下,对于其他的产业也带来不少冲击甚至是破坏。
5.灾害或突发事件
灾难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是公众关注的焦点。通过识达科技舆情统计结果显示,灾难信息在传播中,某些细节可能会被公众情绪放大。若研判不准、处置不力,将使得灾难与负面舆论相互叠加,甚至被有些别有用心的群体利用,引发舆情危机,扩大灾难事件的影响。非常考验政府和企业面对重大不可抗力事件的应变处理能力。
二、内部原因
1.企业是否合法合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规范企业运营管理,近年来国家对企业主体的监管愈发密集,约谈、入驻调查、处罚、下架、通报等行政指导动作不断,深度也在不断加强,为企业划底线,设红灯。
2.产品和服务是否达标
产品与服务问题是企业主要危机类型。因安全故障、无法正常使用、造假、抄袭等而面临质疑,或威胁到消费者安全等,是企业舆论危机的主要来源,企业产品和服务安全是危机管理的关键底线。
3.内部管理是否得当
企业的价值观本质上就是企业怎么看待自身和利益相关者关系的问题。虽然大多数企业的价值观表述是利他的,但实际行动中更多的是利己。一旦过度利己或在重大问题上与公众利益相反,就会引发危机。
相关推荐:企业负面舆情危机类型分析
【文章声明】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