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一:传统媒体
大量舆情热点事件表明,尽管“两微一端一抖”(社交媒体微信+新闻客户端+抖音)在舆情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媒体在热点事件舆论引导中仍发挥着“压舱石”及“定盘星”作用,可以对重大题材形成舆论强势,引导舆论导向,对舆论进行监督,激发受众的参与意识。
由于这些媒体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传播力,它们介入报道,舆情事件热度会快速提升,风险系数会相应的提升增大。
传统媒体报道主要关注是否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或省市级报纸、电视台等媒体报道;或这些媒体的相关账号,具有相同的权威和公信力,如人民日报官方社交媒体“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公众号“央视新闻”、上海报业集团的一个新闻平台“澎湃新闻APP”等。
指标二: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即与该事件相应行业的权威专家、知名学者和拥有相当粉丝量的网络大V(可以按粉丝量来判断层级,一般10万以上粉丝量就需要引起注意,但每个行业可能这个评判标准都不一样)。需要注意他们在舆情事件发生时,是否已介入事件的关注、传播。
由于意见领袖在网络中的影响力,甚至能主导舆情发展趋势,在研判中,需要重点考察“意见领袖”的参与情况与观点倾向。
指标三:境外媒体
在部分突发事件中,境外媒体的介入往往让事件负面舆情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而且易推动事件热度快速上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境外媒体主要考察在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时,是否存在境外媒体炒作煽动的报道,或者境内相关部门未及时进行正面回应,在官方权威信息空缺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境外虚假或猜测言论广泛在境内传播现象(“倒灌”)。
指标四:线下群体
在很多热点事件中,尤其是公共维权事件,如山东假疫苗事件等,可以看到通过网络组织动员,并催生线下群体行为。在网络热点或话题中,网民极易聚合,快速形成网络集群,内部讨论,表达观点、看法,从而形成相对趋同或一致的舆论走向,并与线下行动紧密结合,扩大声势、事态。
因此需要重点关注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后,是否有线下集会、游行、散步、静坐、堵门等示威行动,是否有信息透露相关群体即将采取线下行动。如存在线下群体行动,显然舆情不仅仅存在于网络,而且线上线下产生明显的联动事件的负面影响显著提升,甚至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指标五:网站推荐
门户网站通过对信息进行内容选择、价值表达、以及与受众选择的互动,起到了构建快速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为其他媒体报道提供信息来源、推动新闻信息的整合传播,以及规范“搜索与报道结合”的新闻阅读习惯的作用。
而网站编辑选择在突发新闻报道中对舆论的影响,则是通过设置新闻信息发布的议程及重要性、设置信息内容的价值倾向、引导公众态度、影响舆论持续时间几个步骤来完成。进而对舆论主体的认知、议程、态度、行为等层面产生影响。
网站推荐主要考察的是重点门户网站、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等是否在首页显著位置推送相关信息,如果存在,相应的风险也较高,也往往会获得较高关注,能推动相关事件热度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
指标六:普通网民
普通网民是互联网最主要的用户群体。社交媒体、抖音等媒体的兴起给广大网民提供了兼具快速、碎片、低门槛、情感化的表达机会,普通网民不再只是事件的远观者,而是开始走进事件,直接围观传播事件、参与网络舆论的生成。
因此需要考察舆情事件发生后,普通网民对此事的阅读量、评论情况、态度倾向等(可通过识达科技的舆情监测系统获得分析数据),这些往往决定事件舆情发展态势。特别是在一些关乎民众切身利益或者存在争议的政策出台时,网民关注度及相关情况往往是获得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企业舆情风险研判方法:六大显性数据分析法
【文章声明】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