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传舆情类型有哪些?
1、宣传舆情类型—版权
①抄袭、剽窃
案例:奥迪汽车广告文案涉嫌抄袭
②未购买版权擅自使用他人作品
案例:《新世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终》内地海报使用素材未获原作者授权
③未经授权和同意擅自改编
案例:《红昭愿》原创团队曝光节目组及艺人,未经过同意和授权擅自翻唱改编其作品
④商标侵权
案例:“茶颜观色”起诉“茶颜悦色”,“茶颜观色”被判无效
2、宣传舆情类型—合作方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企业有一些业务往来和合作,也需要借助明星名人等帮助企业宣传形象和产品。一旦这些合作的对象如果出现负面新闻,企业容易受到波及。
①代言人调性不符合
案例:网红晚晚推广劳斯莱斯翻车
②代言人负面(违法、情感纠纷等)
案例:李易峰被曝嫖娼后百威等13个品牌代言解约
③合作品牌偷跑物料
案例:沪上阿姨员工偷跑物料等违背合作条款,《光与夜之恋》宣布终止合作
④合作山寨品牌
案例:三星A8s联名潮牌Supreme非美国的Supreme
⑤合作品牌负面
案例:HM等品牌抵制新疆棉后王一博等明星相继宣布解约
3、宣传舆情类型—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或者服务做出与实际内容不相符的虚假信息,导致客户或消费者误解的行为。假宣传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公认的商业准则,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①虚标产品参数
案例:打假人王海称“疯狂小杨哥”销售的金正破壁机和绞肉机存在虚标功率问题
②夸大产品效果
案例:妇炎洁玻尿酸玫瑰滋养洗液使用宣传语“洗出少女粉”被处罚
③误导消费
案例:“双十一”现“先涨价再降价”老套路
4、宣传舆情类型—双标
即双重标准,指对同一性质的事情,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益等原因作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或行为,亦或者同一件事开头和结尾产生不同的评判标准的情况。品牌双标,容易让消费者感受到歧视,从而产生抵制情绪。
①国内和国外同类产品采用不同配料或者生产服务标准
案例:可口可乐旗下气泡水被爆配料双标;爱马仕、Gucci等国际大牌存在退换货政策“双标”,全球任何一家门店都接受退换,但不包括中国;
5、宣传舆情类型—不当言行
企业是由人组成组织,企业人员的个人形象关联着企业形象。尤其是企业创始人、高层管理者,通常被视为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他们可帮助企业声誉的树立,也可制造舆情公关的危机,从而影响到消费者、投资者的决策。
①高管/员工争议性言行
案例:常程宣传小米10青春版50倍变焦功能:“偷拍女生宿舍”“偷拍男生裤裆”
②相关方不当言行
案例:券商交易员被妻子网上晒收入证明后引争议
6、宣传舆情类型—公示公告
公示公告是政府、团体、组织机构用于对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的公开文件,具有庄重性、广泛性和周知性的特点。这类文件非常正式、官方,所以一旦出现常识性错误、措辞不当、数据信息不乐观等情况,容易被大众质疑发布方的专业度、管理有问题,从而诞生负面舆情。
①财报
案例:顺丰控股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预计亏损,连续跌停
②高管、股东变动
案例:腾讯“分红式减持”美团股份,腾讯总裁刘炽平同时卸任美团董事
③组织架构调整
案例:京东科技架构重大调整,刘强东以云计算为核心
④业务调整
案例:IBM宣布将裁员近4千人,针对去年剥离的IT服务业务Kyndryl及其医疗健康业务
⑤各类公开回应声明
案例:蔚来回应测试车坠楼事故,被网友直喷冷血
二、宣传舆情防范措施
1、制定相关章程,避免管理者个人意志左右合规决策。
2、强化广告业务审核,对内全面更新广告业务内容审核,对外创设广告代理商认证规范,充分落实广告主体的审查责任,避免代理商创作、发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广告。广告内容审查一般由专业内容审核人员根据《广告法》相关规定,人工地对广告内容进行合规性审查,确定待发布的广告内容是否含有违禁词、敏感词,广告内容是否违背公序良俗、社会价值观,其中涉及的数据是否与证明材料相符,对于含有音视频的动态广告,需要结合广告表现形式对内容进行审查,其中包括语言文字、画面和声音等是否与广告主体内容相符且真实。
3、加强内部人员合规意识,通过合规培训、警示教育、合规专项月等形式强化“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意识。
4、配备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于宣传舆情事件的防范,可通过利用<识达科技>网络舆情监测工具,自动实时监测网络各类舆情信息,及时识别和预警网络热点、舆情事件,对存在风险趋势的网络舆情信息及时预警,方便企业及时介入和处理。
相关推荐:企业怎么防范意识形态舆情风险?
【文章声明】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