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情环境能够直接影响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态势,同时主流意见的变换对网络舆情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识达小编将分享有关:什么是议程设置理论?供参考。
议程设置理论:
1972年,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提出了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导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公众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然而在外部信息浩瀚如海的环境中难以辨别应该关注什么、重视什么。作为把关人的新闻媒体正通过大众媒介向公众提供了这种“议程设置”导向,通过不断地设置“议题”能够强有力地吸引公众注意力向媒体所期待的内容和方向转移,甚至在公众看法和评价方面,也能够通过“议程设置”进行有目的性地干预和引导。
在互联网时代,不仅传统的新闻媒体,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作为意见领袖同样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同时,由于这些媒体与意见领袖通过对信息有针对性的筛选与反复性的提示,无形中影响公众对现实世界的判断。在重复引导的力量推动下,最终让媒体与意见领袖的议程变为公众的议程。
对于网络舆情事件的看法和评价,起初可能是少数普通公众对涉事主体表示理解或是原谅,但这些少数声音即使经历现实世界中简单的人际传播,也难以形成巨大的影响风暴。此时,如若对这种有利的内容信息进行“议程设置”,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并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事件,那么其中可能就有一部分人从批判者转化为支持者,从而助力网络舆情环境中有利于涉事主体的舆情发展。
可见,议程设置理论的应用对网络舆情环境中舆情的动态变化有着难以分割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媒介的议程设置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累加,一味的提示也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如果在网络舆情危机中展开过于频繁的“议程设置”,那么不仅会造成现实世界的拟态化,还可能引发公众的厌恶情绪。鉴于此,网络舆情危机中的涉世主体想要通过“议程设置”扭转网络舆情风向时,应该适度、合理的应用,切忌因为急于求成而“顾此失彼”。
相关推荐:品牌的网络舆情危机是什么意思?
【文章声明】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