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舆情应对过程中,应该避开哪几个点?
发布时间:2022-10-19 16:41浏览次数:843 作者:Ruby 分类: 舆情知识

小编对近年来热点网络舆情事件的观察研究发现,部分企业在应对舆情时,初时要么毫不在意、态度轻慢,后来或者慌乱失措或者只知回避,导致舆情事件激化失控最终“引火烧身”。那么企业舆情应对过程中,应该避开哪几个点呢?

1、坐而论道

光表态没进展,光调查没结论。在融媒体时代,公众对于断头新闻的容忍度在降低,网上叮问结果要说法,是最直接的网络表达方式。

2、空而无物

回应太笼统,无细节无依据无实际内容,仅以一个结论难以服人。公众既想了解结果,更会关注过程,其实了解了具体过程,更容易让公众理解实际工作的不容易。只想用“安全”的空话、套话来回应,其实是应对舆情下下策,说了等于没说,公众除了对于事件依然云里雾里,连带失去了对这个答复主体企业的信任感和期待度。

3、下回分解

一个事没完,紧接着类似情况又发生,或者仅答复了公众的一个疑问,而大家更想知道的事情却避而不答,这种做法就等同于告诉网民“别走开,还有热闹可看”,会带来更大的舆情压力。

4、随心所欲

一个轻率的回应,一个不当的手势,一个错误的数据,一个不专业的引用,一个不合时宜的比喻,一句过于情绪化的语言,都会带来麻烦。

5、没有规矩

无论平时还是疫情时期,保障准确舆情应对的工作都不能省略。信息核对,层级审批,综合审校(业务把关、文字把关、公关把头、政策把关、流程把关),稿件熟悉(多音字、生僻字标注,引用数据附加说明),发布前的会商研判,发布后的及时追踪跟进等等,时间可以压缩,但该做的工作一项也不能少,缺失环节就可能产生隐患。

6、高高在上

传播是平视效果,与公众沟通的基础是换位思考,通报稿是记叙文和说明文,不是上级对下级的文件传达,因此文字转换,公众心理承受预估都是要充分考虑的。特别是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情况,更要注意尺度分寸。

7、话权相让

该企业自身说的话,就应该自己来讲,才充分有更有权威性。因为担心被聚焦,而选择请媒体来发布,其实就是把回应主动权拱手相让,在公众眼中要么是不自信,要么就是翻出没有合适的自家新媒体平台而被质疑,平时不用功,用时无着落。

最后福利:<识达科技>舆情监测服务_免费体验入口>>>

相关推荐:企业人力资源部如何开展舆情管理工作?


【文章声明】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换一换
累计阅读榜 换一换
热门标签 换一换
舆情信息网 舆情监测公司 企业舆情监测 行业舆情监测 舆情应对处置 教育舆情 舆情回应 舆情监测方法 舆情监测方案 舆情监测工作 舆情风险管理 危机管理 舆情管理 舆情预警系统 舆情处理 舆情解决方案 品牌声量 互联网舆情 营销效果监测 品牌监测 负面舆情 媒体监测 负面查询 新媒体舆情 行业分析 活动监测 舆情防范 舆情危机 舆情分析 舆情统计 舆论监测 舆情监测 营销分析 高管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 娱乐舆情 明星舆情 艺人舆情 竞品分析 竞品监测 上市公司 舆情分析报告 舆情报告 舆情简报 舆情研判 舆情总结 招聘舆情 口碑监测 短视频舆情 舆情监测平台 舆论特点 舆情传播 舆情系统软件 全网舆情监测 舆情等级 舆情分级 通信舆情 免费舆情监测 房地产舆情 重大舆情 银行舆情 能源舆情 旅游舆情 快消品舆情 消费维权舆情 315舆情 在线舆情监测 舆情引导 热点事件监测 2022舆情报告 家居家具舆情 医药舆情 舆情上报 舆论引导 舆情收集 法治舆情 舆情公关 地方舆情 舆情事件分析 舆情管控 广告监测 游戏舆情 电竞舆情 舆情查询 金融舆情 舆情案例分析 舆情监测怎么做 直播舆情 海外舆情国际舆情 app舆情 茶饮舆情 汽车舆情 双十一 bat舆情 电商舆情 舆情监控 美妆舆情 新闻监测 商业情报监测 零售舆情 鞋类舆情 行业动态监测 舆情搜索 舆情是什么意思 发布会舆情 手机舆情 舆情监测排名 政策舆情 舆情监测哪家好 实时舆情监测 节日舆情 舆情监测服务商 医院舆情 医疗舆情 物流舆情 快递舆情 网红带货 食品舆情 电视剧 影视舆情 阿里巴巴
舆情知识 换一换
精品报告
邀请您体验14天免费舆情监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