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速发现舆情:建立实时监测体系
处理风险性负面舆情的第一步—便是发现它,舆情的发现速度则对企业的监测体系提出了考验。在数字化转型风向下,多数企业会借助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帮助,以满足对效率的要求。以<识达科技>舆情监测系统为例,在输入自定义的监测条件后,它便会对全网的企业相关消息进行7*24小时的实时监测,当筛选到具有风险的负面信息后,系统将第一时间向专人发送预警,充当好舆情防范第一岗的角色。
2、科学研判舆情:分析舆情数据并分级
在发现风险舆情后,舆情小组可根据分析结果和衡量指标对其进行分级,以确认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方向。舆情的分级不是“拍脑袋”的工作,它需要科学的、量化的指标,从而避免混乱。企业可根据舆情的风险类型、舆情热度、传播范围、情绪占比、有无重点人物参与、当前重点话题传播情况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判。
当舆情风险被判定后,舆情小组在进行内部信息传递的同时,可进一步深化分析工作,整理出网友不满的原因、想了解的信息、期待的回应态度与方案、需重点引导的平台等,为公关应对工作提供意见参考。
3、启动内部调查与处置
启动内部调查之前,企业需建立事件专项小组,小组成员需包含直接涉事部门、高层管理代表和第三方人员(如公关部职员),高层管理代表需要具有企业责任方案、整改方案的决定权,以便后续公关回应中调查披露及补偿/整改/人员处理等信息的确认。若确认负面事实,则依照公司章程合理处置与善后;若为谣言,则可安排相关人员取证和资料收集。
4、开展外部公关与沟通
在启动内部调查的同时,外部公关的开展也需同时进行,即与信息发布者或重点传播媒体建立联系。与信息发布者建立联系时,企业沟通者需在情绪、内容上作出专业把控,过于强硬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在企业危机中,不乏因强制要求删帖、施压等沟通,被录音、曝光等原因而导致舆情态势恶化的情况,更多地可以从主动提出解决方案入手,保证问题解决进度的推进;一些情况下,安排适当的调解人加入也不失是个好办法。
5、有效回应,降温舆情
当风险舆情规模较大或潜在威胁性较强时,对大众作出回应、进行舆情降温是必要的。而危机中,企业对外的发言更需谨慎。为避免不当的回应激化矛盾,舆情小组的分析成果则很关键,企业可依据其确定关键信息结构、避雷风险点,站在大众角度撰写的公关稿,对负面舆情的降温效用更强。
6、持续关注,正面优化
舆情生命力是强大的,即使仅在IPO到上市的这段时间,一则已得到降温处理的负面也可能再次反复,造成这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非专业自媒体、机器自动发布等,如果澄清范围不到位,会挑起次生舆情。为此,企业后续仍需对相关舆情保持重点关注,及时熄灭复燃的火苗,并施以恰当正面消息引导,优化舆情环境。
相关推荐:上市公司退市阶段舆情风险易发节点
【文章声明】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