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舆情主要特征
1、潜伏期
——风险潜伏、舆情发端
当事件刚刚发生时,因网络信息分布零散,浏览量非常有限,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
2、形成期
——舆情发酵、舆情放大、舆论沸腾、谣言四起
事件发生后,在某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网民对该事件引起了共鸣、产生了反应,并通过点赞、评论、转载、跟帖等一系列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态度、情绪和观念。
3、波动期
——舆论狂欢、舆论兼并、舆论合围、舆论突围、舆论反转、舆论对峙、舆论对决、舆论高潮、舆论定调、舆论反弹、舆情转移
在这一阶段,网民的心理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很多人开始跟风行事,滋生大量网络谣言。网民的参与数量也开始成指数级增长,发言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4、消退期
——舆论退潮、舆情回潮、舆论定格、舆论固化、舆论得失
该阶段事件已经得到解决或真相已公开明了,公众对该事件的关注逐渐减少,不再发表意见。如果没有新的话题刺激,网络舆论就会就此逐渐消退,影响的范围和强度也不会再扩大和增强。
二、网络舆情传播趋势
1、裂变传播
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传播渠道更为丰富,便捷性、互动性、即时性、自发性强,网络舆情传播迅速快、范围广、影响大。网络舆情传播极易发酵,信息传播呈现裂变式传播,传播数据量庞大。
2、聚合分化
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呈现出了“网格化、动态化、全方位、综合性、立体式”现象,个体的聚合、群体的分化特征凸显。
3、泛娱乐化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隐蔽性,再加上媒体为了提升点击率和阅读量,迎合网民喜好,使得网络舆情传播指向明确,泛娱乐化传播明显。
4、利益相关
在网络舆情传播过程中,网民利益选择性明显,对于非自身相关、非兴趣点、价值观不在同一频率的舆情信息会选择性忽视、闭麦。
5、渠道差异
不同的传播渠道体现出不同的信息源、传授双方与发展节点,决定着舆论信息的传播。
相关推荐:负面舆情事件爆发,会对企业产生哪些影响?
【文章声明】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