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网络上涌现的科技进展、科技成就类信息内容日益受到公众关注。人工智能、元字宙、虚拟现实、无人驾驶、大数据、区块链、无人机、机器人、载人航天等科技热点不断涌现,获得了极高的舆论关注度。为此本文识达小编总结了:科技行业网络舆情特点分析,供参考。
1、科技行业网络舆情近年来持续高热,正向舆论占据主导
由于科技行业网络舆情内容专业性强、参与门槛较高,且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关联不紧密,相关内容的网络舆论多以社交媒体为首发平台、仅在有限范围内传播,在网络空间的整体占比不高、关注度稍低。有些研究领域的质疑和争论仅限于业内专业人士,且同一主题或同一内容的争论有时会反复出现;有些反映科技管理问题的舆论总声量也不高;直指具体科技管理部门的负面信息数量更少,发现难度更高。
总体上看,科技行业网络舆情在网络舆情整体环境中,由原来关注度极低的“不起眼”位置日益走向“台前”,科技网络舆情的主旋律是积极向上的,敏感负面信息以较低的声量杂糅其间。
2、重大突发科技网络舆情事件总量不多但影响较大
科技领域的重大突发网络舆情事件发生频率较低,总量不多。但典型科技网络舆情事件往往牵涉到多个部门、多家企业、直接或关联人员多,情况错综复杂,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核实清楚,回应社会关切难度较大。
核查清楚具体情况以及统一处置方式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很难由哪一个或哪几个管理部门给出及时有效的回应。在权威信息缺乏的时段内,网上负面信息暴增,网民消极情绪高涨,网络舆情的极速发酵会给有关部门造成极大的压力。
3、科技管理部门主动宣传的部分内容存在被误读或异常传播的可能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会快速转载科技管理部门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在拓展信息传播广度和公众知晓程度、提升宣传效果等方面起到积极正面作用的同时,也存在极少数内容被误读炒作或过度关注所引发的异常情况。
这类信息传播路径一般如下:官方发布(官网/央媒首发)→网络媒体或自媒体转载→媒体评论/网民评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转载媒体有时会选用吸引眼球的标题,强调某一点内容,或突出信息的来源。在碎片化阅读的网络时代,会影响公众对内容的整体全面了解,形成片面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误读误解。网络媒体根据官网消息挖掘新闻素材,编辑刊发稿件,使原本普通的内容被放大,引起超常规关注。
4、在其他网络舆情事件中涉及科技内容,隐蔽性较强
网络舆情事件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公众的参与和关注点的变化,会发生话题漂移,一个原本与科技毫无关联的网络舆情事件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波及到科技的某些方面。
比如在医药反腐的网络舆情中有网民表示,应该加大力度打击学术腐败,尤其是科研经费腐败行为,还学术界清朗的环境。虽然这些论调一般不会成为网络情绪的主流,但对良好科研环境的营造的确不会产生积极影响。由于网民强大的网络挖掘能力,舆论走向的极不确定性,对其进行一定的关注和跟踪也是必要的。
相关推荐:智能家电网络舆情风险有哪些?
【文章声明】识达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客服,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